高中作文教学课程(高一作文怎么教?记住这两关键词就行了!)
序
高一年级的作文究竟应该怎么教?如果一上来就给他们讲议论文,肯定要把他们讲晕,但是不讲吧,考试又得考。功利性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不用那么急功近利。
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在于这个同学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和长期的阅读积累。如果学生对文学感兴趣、有一定的阅读爱好和阅读习惯,那么,这个同学在考试当中就能够多次获得高分。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悟性”,而“长期的阅读积累”则是指一种学习习惯。在提高学生“悟性”方面,老师是无能为力的;老师能做的,就是在学习习惯上加以引导和监督,尽可能地先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文字欣赏能力,然后再通过模仿写作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章意识。
因此,在高一年级写作教学这一块,应主要强调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欣赏”,一个是“模仿”。
“欣赏”是前提,“模仿”是手段。“欣赏”指的是“对语言的欣赏”,而“模仿”指的是“仿写和创写”。

一、先读懂“新课标”要求
关于整体阅读和写作,《新课程标准》上面是这么写的:
“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以“欣赏”为基础,逐步提升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这是高一年级的阅读和写作要求。至于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这个要求就非常高了,得看学生的基础和修养。一般来讲,到高二下期,才开始让学生初步接触“评论性文章”的写作。
二、“欣赏”就是欣赏语言的特点和技法
这个想法是在最开先教学12级老教材的课文《我与地坛》时萌生出来的。比如,作者史铁生在写地坛中四季景色时非常具有特色,他首先写道: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
这是从“时间”“乐器”两个角度来写的四季,思路清晰,角度新颖。
接下来史铁生写道: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这是从“声响”的角度来写四季,有“哨音”“蝉歌”“取笑声”“风铃声”“啄木声”,生动形象。

然后作者又写:
“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这是从“园中的景物”来描写四季的,细腻而感伤。
最后作者写道:
“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这是从“心绪”的角度来描写四季的,把景和情融合得恰到好处。
这几段文字的描写,可以说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先后以“时间”“乐器”“声响”“景物”“心绪”来对应四季进行写作,层层深入,由形象到抽象,将一年四季的景色及情感写得淋漓尽致,如此丰富细腻,如此精彩绝伦!

三、“仿写”经典:将技法和规律运用到写作当中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正在于它的文字,几乎能够把所有人当做朋友,几乎也是所有人的故乡,带给读者的,往往是一种亲切而温馨的感觉。
所以,把这些经典文学中的经典句子拿过来作为仿写的对象,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让他们分析概括这其中的写作特点,学生们通过讨论基本上都能答出:
在内容上,分别都写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致;
在修辞上,采用了排比、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在语言上,在句子当中穿插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在写法上,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层层深入,表达一些较抽象的东西。
学生一边仿写这些句子,一边还能对语言的再咀嚼和欣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
总之,布置这种仿写训练主要是想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对语言的品味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个是将课文教学中“写作特点”的归纳概括拓展为写作训练,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触摸和感受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从而努力去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创写”尝试
所谓“创写”,说简单一点,就是片段写作。片段写作是专门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层次和思维特点确定出来的一种作文提升训练方法。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初中升上来,各方面都不太适应高中作文要求。初中作文要求600字左右,而高中作文要求800字左右;初中作文侧重于记叙文写作,而高中作文侧重于议论文写作。
而片段写作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就非常适用,首先不用篇幅太长,其次有样本可模仿。学生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在每一篇课文教完之后,从课文当中提炼一个话题出来让学生写一个段落。
比如在教学《小狗包弟》结束时我设置了一个课堂写作训练,论点是“善于反省,让人肃然起敬”,材料是“巴金的反省”,以此为例,让同学们创写一段话,论点是“正视历史,才能迎接未来”,材料是“勃兰特的下跪”(德国总理1970年12月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
只要时间充足,坚持训练,实际上就是基础差一些的学生都能写得很好。当然,这个训练说白了,这就是议论段的写作,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如果长期坚持的话,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