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心,要做到这三点
人与人之间,有来有往才是最好的状态。成全他人,其实也在成就自己。很多时候,相互合作远胜于一个人孤军奋斗。
尊重不同,理解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有人爱热闹,有人喜独处;有人雷厉风行,有人不疾不徐。
恰如百年松柏不嘲石缝小草,深谷幽兰也不羡牡丹倾心。
若总以己度人,世间皆是刺;若能换位体谅,处处可见春。
《论语》有言:君子和而不同。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强行给他人灌输自己的观点,不片面地去衡量别人的对与错,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的是非。
眼界越宽,越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心若如海,自有千川奔涌;人若容异,方能遇见天地辽阔。


进退有度,分寸在心
俗话说:熟不逾矩,亲不越界。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分寸”二字。
内心有分寸,不会轻易评价;懂得进退有度,也不会肆意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节奏和距离。过近,则容易碰撞出摩擦;过远,又显得生疏冷淡。
不偏不倚,见好就收。保持适当的边界感,是维持关系长久和谐的关键。
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有了分寸,才知道进退有度,明白适可而止,彼此关系才会更加稳固,相处才能更加和谐。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位置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就会不同。
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看事情,才会拥有不同的答案。将心比心,感受别人的难处,体谅别人的不易,是一种善良。
很多时候,并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只因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所以拥有不同的观点、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处事原则,谁也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人的是非对错,无法强求他人与自己做到一致。
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仅可以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自己也会赢得别人的欣赏和尊重。
在成全他人之时,其实也是在成全自己
来源:人民网论坛、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