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 方见山海”,2025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6月13日将在北京举办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梁春富
ESG发展持续向前,不断取得新发展,呈现新特点。今年6月13日,“2025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将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时代周报、时代财经、时代商业研究院和《创业圈》杂志承办,主题为“越过山丘 方见山海”。

ESG,即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的简称。这一概念2004年诞生于联合国。20多年间,尽管围绕ESG的争议仍未停歇,但多方推动努力之下,ESG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中国ESG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始终向前推进,已取得巨大进展。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味追求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变革、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ESG全面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价值表现,倡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追求可持续发展。ESG理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和新选择。
近年,在我国“双碳”目标推动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公众对企业治理、社会责任、环境等问题高度关切,ESG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在加速融合。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顶层设计,到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规范,再到地方政府的实施跟进和地方创新措施不断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为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ESG和可持续发展已经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理念,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具体经营实践。
与此同时,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迎来大爆发。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赋能人类社会经济进步。AI与ESG的深度结合,正在改变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立志成为“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一流传媒企业,秉时代号召,举办ESG主题论坛旨在携手各界伙伴,致力于成为中国ESG发展实践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是广东时代传媒集团的年度品牌活动之一,第一届已于去年在北京成功举办。2024年5月23日,“2024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顺利在召开,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第一届论坛以“新理念 新发展 新动能”为主题,聚焦ESG前沿发展动态,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下的ESG实践。
活动邀请了诸多重要权威嘉宾出席,季晓南(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施懿宸(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戈峻(天九共享集团共同主席、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胡祚雄(凌雄科技董事会主席、小熊U租创始人)、柴莹辉(同程旅行副总裁)等来到论坛现场发表了主旨演讲。
今年,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将继续围绕ESG的创新发展举办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越过山丘 方见江海”,将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优秀企业代表分享ESG前沿的实践与成果,以此为样本展现ESG发展的中国智慧,为推动ESG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下,中国ESG发展正走向合规与价值、本土与国际、被动与主动的三大战略选择交汇点。在这一阶段,ESG政策强制力与市场发展自驱力交织、信披可信度与技术创新博弈、国际规则与本土治理碰撞,所有参与者须完成从“形式合规”到“实质价值”的范式跨越。
在这一背景之下,企业需翻越繁多“⼭丘”直面合规转型、规则冲突等挑战,唯有跨越艰难,方能看见辽阔“江海”,寻得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ESG的⾼质量发展,探索出价值共识、本土国际融合的全新路径。
ESG信披体系的中国实践
在ESG实践的过程中,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至关重要。
多年推动之下,ESG信披体系建设已完成基本搭建。2018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环境信息、履行扶贫等社会责任相关情况以及公司治理相关信息,明确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19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视情况编制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责任报告等;2020年,深交所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进行考核,重点关注是否主动披露ESG履行情况等。
2021年,证监会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特别增设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标准和框架。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央企要统筹推动上市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机制。
2024年,ESG信披政策进一步完善。当年4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中国首部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下称“《指引》”),补全了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明显提升中国在全球ESG体系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 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遵循法律和道德的透明行为,在运营全过程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负责,促进可持续发展”。 10月,财政部起草《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稳步推进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
对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价也日臻完善,部分评价机构已全面覆盖全部A股上市公司,这些评级结果为国内机构筛选ESG投资标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ESG主题公募基金中的各类头部产品在近几年的表现整体优于市场大盘,在波动的市场行情中保持较高韧性和稳定性。国内主流指数供应商均已构建起自己的ESG体系框架,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选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逐步应用于ESG领域,助力企业ESG表现的评级和投资者策略。
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ESG政策。2024年3月,上海市商务委印发《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提升企业ESG能力,赋能ESG市场,优化 ESG服务体系,打造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兼具中国特色的企业ESG标准体系。
2024年6月,北京市发改委委印发《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加强ESG体系建设,推动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
从顶层设计到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央行等部门的政策部署,再到地方政府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极大推动ESG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也让ESG的影响力从资本市场扩展至实体经济,最终落地于实体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AI+ESG”成新趋势
在政策引导下,ESG信披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A股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也迈入新阶段。
2025年是ESG信披政策密集出台后的第一年,也是首批450余家A股上市公司在2026年执行ESG信息强制披露的前一年。华证指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30日,共有2468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率为45.68%,较上一年度增加6.68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可持续信息披露,企业面临数据复杂性和动态监管挑战,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也易出现数据不准确、内容不一致等问题,传统的人工处理ESG信息的方式迫切需要提升。
已有上市公司敏锐地捕捉到AI技术在ESG领域的应用潜力,积极探索将AI技术融入ESG报告编制的各个环节。4月16日,国电电力正式发布《2024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实现了ESG信息披露的智能化升级,成为国内首份以AI技术赋能全流程编制的ESG报告。
AI技术赋能ESG也体现在赋能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日常工作。
如华为通过AI优化产品设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特斯拉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电池衰减,提升回收率。中铝集团借助AI大模型优化矿山开采与冶金流程,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下降18%。据《中国供应商ESG蓝皮书》,AI赋能的供应链系统可将资源利用率提升40%,废弃物减少25%。
在公司治理上,蚂蚁集团开发的AI系统可分析员工福利数据,识别性别歧视、加班过载等问题,推动企业合规。荣耀在手机设计中嵌入AI驱动的材料筛选模块,优先使用环保材料,并确保供应链工人权益。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今年6月13日举办的“2025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将设置圆桌论坛围绕“AI如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届时,企业代表、研究机构学者将就此展开讨论。
AI技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在识别图表等复杂信息、辨别信息真伪、避免同义反复、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及确保高敏感领域准确性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
安永指出,AI作为辅助工具,在可持续领域应用潜力与当前局限并存,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数据碎片化影响AI应用,即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来源分散、格式不统一、时效性不足,治理难度大;碎片化的数据生态制约AI模型的训练质量,使其难以捕捉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是数据治理与协同机制待完善,AI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需构建端到端、透明共享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质量与合规性。同时,需在战略层面形成高效协同机制,使AI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和ESG实践,释放长期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