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志强:培育“小裤脚教授”那样,打造甬派动漫新形象

丛志强(左一)。
在宁波东钱湖城杨村的青石板路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丛志强习惯性地卷起裤脚,与村民围坐在百年银杏树下,讨论着如何将传统草帽编织技艺应用到文创产品中。
这个被村民称为“小裤脚教授”的学者,多年来始终以“蹲下来看乡村”的姿态,用艺术设计激活了宁海葛家村、贵州定汪村等多地的文化内生动力。
在甬派客户端即将迎来十周年之际,这位乡村振兴领域的“设计魔术师”,又将如何用专业视角为甬派全新动漫形象设计献计献策?
“好的动漫形象设计,不应有拼凑感”
在丛志强教授眼中,好的动漫形象设计,应融入精神观念,且没有明确指向性及拼凑感。
“宁波是一座兼具历史厚度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天一阁的书香、东海的浪潮、跨海大桥的‘筋骨’,都是独特的文化基因。”他指出,动漫形象需像“城市的微缩切片”,通过拟人化形态,将宁波的地理符号与人文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
例如,海浪元素可抽象为流动的线条,既呼应甬派“新闻传递”的速度感,又暗合宁波作为港口城市的开放气质;天一阁的飞檐翘角则可融入服饰或配饰设计,让传统文化以轻盈的姿态走进现代传播场景。

宁海乡村艺术改造场景。
“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最好不要将宁波地理符号照搬进去,不宜有明确指向性,应以抽象为佳,太具体了反而会影响IP的传播力。”丛志强说。
在角色设定上,丛志强认为甬派不仅是新闻平台,更是连接城市与市民的“服务枢纽”,动漫形象需要传递“智慧服务”的温度。他建议通过道具设计强化这一属性,或在动态表情中加入倾听、指引等动作,使形象兼具亲和力与专业感。
“要把IP当成刚出生的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和这座城市发生关系。好的IP设计只占10%,成长却占90%。新的IP诞生时,如何对其进行运营推广,是甬派亟需思考的事情。”丛志强说道。
要像养“小裤脚教授”那样,陪伴新的IP形象成长
作为长期关注城乡文化创新的学者,丛志强与甬派的缘分早在2018年便已结下。
“2019年,我第一次通过甬派报道了解到宁波乡村的艺术改造实践,后来在东钱湖城杨村、宁海葛家村等20余处进行艺术改造,发现甬派始终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城市发展的细微脉动。”他回忆道,自己在宁波工作期间,甬派长期陪同,这种“沉浸式”的跟踪采访下,一篇篇扎实生动的报道应运而生,成功打造出“小裤脚教授”这一网红IP。

“甬派为打造小裤脚教授IP所付出的努力,让我深受感动。在与甬派共事期间,我感觉他们不仅是采访者,更是共建者,一起为乡村艺术改造贡献心力。”丛志强感慨道,“对于新诞生的甬派动漫形象,甬派一定要像养小裤脚教授IP那样,陪伴它成长。”
他笑言,自己的学生中不少都是甬派的“年轻派粉”,通过平台了解宁波的同时,也将这座城市的故事带入了校园课堂。“这十年,甬派就像一个‘城市成长记录仪’,既见证了宁波的蜕变,也参与塑造了城市的精神画像。”
那些温暖的新闻瞬间,都是设计的“活水”
值此十周年之际,丛志强为甬派送上了充满诗意的祝福:“希望甬派继续做‘城市温度的传递者’,让新闻不仅有速度,更有深度;让服务不仅有广度,更有温度。”
他这样诠释本次活动的意义:“这是一次全民参与的文化共创,690万派粉既是见证者,也是创作者。当每个人的创意汇聚成一个形象,那将是宁波城市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对于正在准备投稿的设计者,丛志强给出了贴心建议:“跳出‘单一符号堆砌’的思维,试着从‘甬派十年’的故事中寻找灵感。那些温暖的新闻瞬间、市民的生活片段,都是设计的‘活水’。”
他强调,好的设计需要“让传统活起来,让未来可触摸”,要体现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感,让形象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邀全球创意力量,共绘甬派新篇
随着征集活动持续升温,丛志强呼吁全球设计者与爱好者积极参与:“这不仅是一次设计比赛,更是一次与城市对话的机会。万元大奖、专业评审、全球展示平台,这些都是对创意的尊重与礼遇。”

城杨村,《彼岸》节点改造后。
他特别提到,甬派动漫形象未来将应用于线上线下多元场景,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新名片”,“你的设计可能会出现在新闻客户端、城市文创甚至国际交流活动中,让世界通过一个形象,记住宁波的故事。”
丛志强还提到甬派最初的动漫形象“小飞侠” :“那个灵动的身影曾陪伴我们走过,我感觉其实挺好的。新的甬派动漫形象,或可考虑以‘小飞侠’为底本,增加一些时代感和科技感,同时赋予其多场景的生命力。”
投稿通道
即日起将作品(含三视图、动态表情、矢量源文件)及报名表、原创声明发送至695348378@qq.com(标题注明“动漫形象投稿-姓名-联系方式”),万元大奖及城市文化共创机遇静待创意者开启。
记者 刘挺 胡琳芸 编辑 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