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子食道被"割烂",只因这个错误习惯!很多人都爱这么干…
吃药也会受伤?
最近
话题#男子吃药只喝一口水
致食管被药腐蚀#
冲上热搜
据报道,浙江宁波35岁的张先生服用了多西环素肠溶胶囊,只喝了一小口水便匆匆躺下睡觉。次日一早,他便出现了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医生通过胃镜发现他的食管黏膜布满溃疡,这正是药物长期滞留食管导致的“药物性食管溃疡”。
△药物性食管溃疡胃镜示例
食管溃疡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食管各段黏膜层、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破坏而形成的坏死性病变,其常见病因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异物损伤、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术后溃疡、食管癌、药物性损伤等。
我们的食道有3个生理狭窄区,当药物进入食道时,在狭窄区易造成药物嵌顿。如果药物滞留于食道内壁,除了令药物吸收变慢、影响药效发挥之外,一些释放速度快或者对黏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就会直接损伤食道黏膜,轻则疼痛、灼烧感、重则造成黏膜溃疡、引起食道损伤。
在服用药物时,因为饮水量不足,药物可能会黏附在食管壁上。以多西环素为例,这种抗生素本身具有刺激性,若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开始腐蚀黏膜。平躺姿势更会延缓药物通过食管的时间,导致黏膜反复受损,最终形成溃疡。
网络配图
在社交平台上一搜,因为吃药导致食道损伤的事并不少见。除了张先生服用的多西环素之外,抗生素类(四环素等)、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也可能引起食管损伤和溃疡。所以,服用这些药物时需严格遵守医嘱。
避免药物性食管溃疡
要牢记科学服药“三要诀”
↓↓↓
■ 喝够水:200毫升是“保命线”充足的水(建议200—300毫升温水)能形成“水流滑梯”,帮助药物快速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避免滞留。水温以40℃左右为宜,避免过烫或冰水刺激黏膜。
■ 保持直立:30分钟是“黄金时间”服药后保持坐直或站立至少30分钟,利用重力加速药物通过食管,避免因平躺或弯腰导致药物回流滞留。此外,睡前服药需提前1小时完成,确保药物完全进入胃部;行动不便者可用枕头垫高上半身至45度角,减少风险。
这些特殊药物
需要特殊对待
↓↓↓
值得提醒的是,服药期间须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吞咽疼痛、胸痛、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值得提醒的是
在服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时
饮水量也可能会影响药效
吃药到底要喝多少水?
快来掌握新知识
↓↓↓
大部分片剂:通常150~200mL水送服
中药冲剂:冲泡成150~200mL汤剂送服
胶囊:不少于300mL水送服
应对不同类型的药物
饮水方案也有所不同
来看看以下TIPS干货
↓↓↓
这些药物服药后需大量饮水
1. 喹诺酮类抗生素 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防止结晶尿发生。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肾毒性大,大量饮水以加快药物排泄。
3. 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等,易形成结晶使尿路阻塞。
4. 抗病毒药 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易导致药物结晶性肾衰。
5. 抗痛风药 如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需大量饮水简化尿液,防止在泌尿道形成结晶。
6. 对食道刺激的药物 如阿仑膦酸钠,需用8200mL水送服,且在服药半小时内保持上身直立。
7. 解热镇痛类药物 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服药后大量出汗应补充水分。
8. 胶囊类药物胶囊壳遇水软化变念易吸附于食道,因此需要多喝水。
这些药物服药后应少喝水
胃黏膜保护药 硫酸铝、果胶铋等,需少量饮水以避免影响药物在受损胃黏膜上形成的保护膜。
止咳类糖浆 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少量饮水以延长药物覆盖时间。
这些药物服药后需不宜喝水
舌下片如硝酸甘油,避免饮水影响药物吸收。
口溶膜剂如昂丹司琼口溶膜。
这些药物不适合用热水送服
热水可能导致以下药物失效,建议使用温水:
容易被高温破坏失活的药物:活菌药、助消化酶类药物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
软胶囊和糖浆:软胶囊制剂、止咳类糖浆
含有挥发性有效成分的中药:如藿香正气液等。
服药时
坊友们的喝水方式都对吗?

有机会获小坊送出的礼品
坊友们千万别错过!
-END-
消息来源|新闻坊综合央视新闻、北京健康教育、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肿瘤科、健康有约
编辑|小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