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周末,找一个地方来“穿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7 12:49:00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版本的《红楼梦》。在河北廊坊,以国民级IP《红楼梦》为创作根基、由中国实景演出开创者之一王潮歌执导设计的文旅新地标——“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今年暑期迎来了较去年同期激增60%的“寻梦人”。

自2023年7月开门迎宾以来,这座以“沉浸式观演”为突出卖点的戏剧主题园林,两年内为逾200万游客尤其广大“红迷”提供了一处“以中国式审美讲述人人心中的红楼梦”的新去处。

“最开始,我被社交平台上‘只有红楼梦’的美图与游园攻略吸引,不久前到访此处的女儿又向我积极推荐,于是和21名队友组团来到廊坊,用了大半天时间,把戏剧幻城上演的剧目几乎看了个遍,很多节目颠覆了我对《红楼梦》的传统印象。”8月中旬,在距离戏剧幻城不远的广阳区一家宾馆,来自山西大同的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与同行伙伴专程坐高铁来廊坊看戏、探城、寻梦,不仅剧目打动人心,独具东方美学特色的建筑空间更吸引大家拍照留念,花一天时间也逛不够,也因此必须在廊坊停留一晚。

“没想到,身为观众的我们,居然成了剧中人,入场时由工作人员引导,我们观众站在了舞台中央,当聚光灯扫向我们,那些由专业演员扮演的红楼梦人物,一个个坐在观众席上,向我们问候致意,很多经典片段在剧中重新演绎,让我对这部经典名著有了新的理解。”李女士说,她尤其喜欢以现代视角重新解读《红楼梦》的小剧目《四合院》,舞台就是一座实景四合院,观众坐在四合院中间,哪边有戏就转向哪边,剧情将《红楼梦》中的经典元素与当代社会变迁巧妙交织,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等,讲述老北京与外乡人从排斥到接受再到不舍的故事,充满了市井气息与人情冷暖,让她几度感动落泪。

“戏剧创作是我们的核心运营部分,从剧本创作到引入新情景装置艺术、舞台沉浸技术,导演想要的效果,是打破传统的静态观看的戏剧演出模式,全方位唤起观众的共情之处,营造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体验感,吸引各地游客尤其广大‘红迷’来到现场、慢下来、沉进去。”项目运营方新奥集团旗下新绎控股有限公司“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品牌负责人张欣介绍说,开业两年来,总观演人次已经突破1000万,暑期日均演出场次达50多场,很多“红迷”奔着剧目而来,通过“一刷”“二刷”甚至“多刷”的方式入园参观,表达自己对原著和这座城的喜爱。

据张欣介绍,由王潮歌担任总构想、总导演、总编剧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创新性推出21场与原著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沉浸式演出,开辟出108个情景空间,大小剧目总时长超过800分钟,千余名专业演员参与演出,共同讲述与《红楼梦》相关的作者、续写者、读者的故事,打造了一个重构“红楼梦”的新世界。

数据显示,这座耗时8年建成、总投入40亿元、占地228亩的戏剧幻城,以中式棋盘格为整体框架,以移步易景、营造幻境为设计理念,以原著里的文字作为高频出现的装饰元素,将中式审美融入到现代景观建筑中,全方位激发观众的文化共鸣和无限想象,是王潮歌携手建筑师王戈共同打造这座戏剧幻城的又一重“留客密码”。

《金融时报》记者看到,戏剧幻城的入口设计别具匠心,长长一面白墙,依次排列着16扇形态各异的“中国门”,门与门之间又以垂直方向的白墙隔开,墙上辟出不同形状的月门,当游客置身于任何一扇门,都能看见次第延伸出去的重重门,深邃幽远的空间感,让人踟蹰不决。按照王潮歌的解读:“每扇门都代表着一个幻境。”

雾森装置喷出白茫茫的雾气,镂空文字被日光投射到地面幻化为“书”,空中回荡着缥缈的《书中人》歌声……幻境,是这座城的主基调,白色是其主色调,而与白色形成明显反差的建筑构件,如绛紫色的回廊、翠绿色的亭台、悬在半空的石青色游廊,同样和游客不期而遇。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色彩都能在原著里找到出处,唯一不变的,是安放在不同位置的大红色高背椅,成为园区另一个高频出现的物件,它是书中王熙凤的高背椅,是剧中黛玉葬花的香几,是抄检大观园时的审判席,更是王潮歌为暗示“读者在场”的重要意象——在导演看来,《红楼梦》的伟大,远不止于原著73万字,更在于270年历史长河中,那些无数阅读它的读者:“正是《红楼梦》文本内容的深邃和后世无数人对它的丰富演绎,让《红楼梦》流传下来、深入骨髓,成为文化与血脉的一部分。”

经典犹如磁石,吸引人们为“寻梦”而来。开业两年来(截至2025年7月),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总演出约2.1万场,观众观演人次突破1000万,营收能力、游客吸引力逐年稳步提升。

“姑且不说剧目的创意和建筑的风格,入园时的换装馆、一墙之隔的商业街、园区内的特色饭馆、门类丰富的文创商店等,都能找到源自《红楼梦》的线索,派生出丰富的文旅业态和消费场景。”张欣介绍说。

以毗邻园区的水云间文化商街为例,既有书中人物品尝过的美食,也有各式文创手作与艺术工坊,文化、旅游、艺术、商业等众多业态,赋予整个园区超30万平方米戏剧演艺展览空间、5000多个餐位、4000多个车位的承载力,集文化演艺、艺术展览、休闲旅游、商业娱乐于一体,构筑起一站式消费的文旅目的地,有效带动周边酒店、餐饮、交流等消费。

2025年暑期数据显示,戏剧幻城的客流量同比激增60%,京津冀游客占比超过60%,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1.5天,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30%,毗邻的“水云间”文化商街客流量同比增长50%,形成“戏剧+消费”的夜间经济链。

“可以说,戏剧幻城不仅演绎了红楼一梦,更激活了廊坊文旅产业的一池春水。”中国银行廊坊分行副行长张硕对记者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作为廊坊市“现象级”文旅新地标、河北省重点文旅项目以及京津冀地区主打“沉浸式观演体验”的消费新业态,在建设初期面临10亿元融资缺口时,中国银行与项目运营方新奥集团基于既往合作基础,创新性打破传统的项目贷款审批服务模式,通过专属绿色通道及“审批前置+节点预审”机制来破解融资难题。

由此,在中国银行内部信贷指引和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下,有效缩短了固定资产贷款审批周期,通过联动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开辟绿色审批及放款通道,迅速获得项目主体10亿元固贷批复和游客中心3.4亿元固贷批复,并稳步推进贷款投放共计12.88亿元,成为项目建设运营的重要“助推器”。

“作为贷款提供者,我们必须将金融服务覆盖到项目建设的全链条,但做好贷款提供者这个角色还不够,最终要做好文旅业态的‘共建者’。”张硕介绍说,在项目基础建设期,中国银行着重提供工程款监管、建材供应商融资等服务;在运营筹备期,配合客户搭建票务结算系统、商户集中开户平台等优势业务。待项目正式运营后,中国银行不失时机地推出数字人民币商户结算、代发薪、跨境结算、智慧园区收单系统等配套服务,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客流量”这三流合一。

来自交通银行廊坊分行的数据显示,依托《交通银行支持文旅消费行动方案》,自“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项目启动以来,截至2025年6月末,已为该项目5家相关企业批复授信额度3030万元,助力相关旅游业态、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持续创新迭代。2024年9月,邮储银行廊坊市分行基于新奥集团授信额度,向其子公司新绎只有红楼梦(廊坊)文化运营有限公司提供授信并发放1000万元小企业贷款,缓解其日常运营包括演出等资金需求。

一张文旅名片的崛起,印证了“文化是魂,产业是骨,金融是血”的共生逻辑。

在廊坊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的廊坊,自2016年就成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以“供给侧改革+文化消费激励”的“廊坊经验”在业内声名鹊起。2020年12月,廊坊跻身全国首批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名单,从“试点”迈向了“示范”。

如今,“1小时交通圈”覆盖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交通便利及资源优势,在推动这座城市进一步擦亮“文旅+”名片。据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文化产业升级进程中,戏剧已成为当地撬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支点。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廊坊市正积极探索“戏剧+旅游”新型业态,致力于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项目,让“文旅+戏剧”更有吸引力、更具影响力。

“要让文化目的地变成旅游目的地,让八方游客不再是匆匆过客,唯有精准捕捉消费需求、稳步推进行业转型、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和潜力的实践中,金融业也同样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分行副行长任强告诉记者,从强化银企精准对接到引导市场信贷“活水”,从创新特色金融服务到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金融业与文旅产业发展一直同频共振。“文旅+百业”共谋融合发展之道的同时,一并勾画着“金融+文旅”的共生图景。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廊坊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到36.01亿元,同比增长12.66%;旅游产业贷款余额26.45亿元,同比增长11.61%,文旅产业贷款维持较快增长,金融支持作用持续增强。

放眼河北省,崇礼雪场活力迸发、避暑胜地持续火爆、正定古城熙熙攘攘……“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正成为各地的经济亮点与探索实践。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部署要求,以促进“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为抓手,引导全省金融机构深挖燕赵文化底蕴、加大信贷投放、打造专属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为激活河北消费市场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

在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引导下,辖内金融机构面向文旅产业链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创新打造“惠如愿·农文旅贷”“民宿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全省140余个文旅项目提供专项授信;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助力滑雪场等体育场馆建设,简化雪场建设贷款审批流程,为省内万龙、云顶、太舞等多个雪场投放资金超20亿元;唐山银行为乐亭县“农渔小镇”项目提供7000万元项目贷款,助力当地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精品民宿等业态蓬勃兴起,点燃乡村经济“新引擎”。

一系列金融政策“组合拳”渐次落地,为河北打好提振消费“硬仗”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后盾。截至6月末,河北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服务消费领域贷款21.62亿元,累计为超过300家企业高效匹配金融资源。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与发改、商务、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印发6份提振消费专项文件,覆盖家政服务、文化旅游、消费帮扶等多个热点领域;联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建立“优质金融资源直达文旅企业”工作机制,开展“文旅金融辅导员”结对工作,以“一企一策”为工作原则,量身定制融资解决方案,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注入实体。

图片

来源 :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方华

通讯员:滕秋润 时雪壮

编辑:刘能静

邮箱:fnweb@126.com

相关文章

周末,找一个地方来“穿书”!
2025-09-07 12:49:00
偏爱金融股 公募机构上半年稳字当头
2025-09-01 07:40:00
中国人寿: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2025-08-27 18:42:00
寒武纪,刷屏!
2025-08-25 12:43:00
展现粤语韵律之美,“阅韵岭南·粤语配音”大赛闭幕
2025-08-25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