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担责于身 投资于人 ——从“百万英才汇南粤”看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7:16:00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脉搏,一头连着万家灯火。

今年,广东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部署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来粤就业创业,推动一场相互渴望、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一场场活动、一个个offer、一句句邀约,如春风送暖,展现着广东视人才为珍宝的满满诚意,更让海内外人才感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广州的蓬勃生机、澎湃活力,见证广东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坚定自觉、就业大省稳就业的强烈担当。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现场。

(一)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

责任感,说到底是一种方位感、自觉性,是一种始终在大局中思考问题、履行使命的坚定。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切实把这一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正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题中之义,是广东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

不妨看一组数据——

2024年,广东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10万人年度任务;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74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大要有大的样子,强要有强的水平。作为人口大省、就业大省、用工大省,广东理应在稳就业上勇挑重担、肩扛重责,发挥更大作用。胸怀“国之大者”,创新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既是勇挑大梁的担当之举,也是蓄力发展的务实之策,关乎广东发展、全国大局。

回应急难愁盼!

就业稳则大局稳。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目标。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以高校毕业生为例,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1222万人,稳定和扩大就业任务繁重。“百万英才汇南粤”主动作为,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对于全国稳就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传递信心决心!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面对愈加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坚定发展信心尤为重要。“百万英才汇南粤”旨在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来粤就业创业。就业稳则人心安,就业稳则信心足。如此规格、体量的行动计划,本身就是对发展信心的宣示,对决心魄力的表达,对于稳预期、强信心、增底气有直接助益。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

强化示范带动!

聚天下之才,必有天下之怀。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广东人才工作,赋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使命任务,勉励广东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正是广东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抓手。一系列活动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拘一格引才用才,将有力推动“湾有引力”持续增强,也将在全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二)

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需要“铁肩膀”,亦离不得“真本领”。

四十余年来,广东始终是创新创业者的福地、奋斗实干者的沃土。遥想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率先掀起全国性的就业创业热潮。一时间,“孔雀东南飞”蔚为壮观。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此相聚、于此奋斗,共同推动并见证了广东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往高处走。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要素优化配置的具体表现,是衡量区域活力的重要标尺。过往经验证明,一个区域的人才容量,取决于“发展容器”的大小;哪里有广阔天地、哪里能大显身手,人才就会往哪里集聚。今时今日,广东已连续18年蝉联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之位,实时在粤人口高达1.5亿——厚实的“家底”,强大的吸附力、承载力,为“百万英才汇南粤”提供了强力支撑,是广东更好服务全国就业大局的坚实底气。

4月20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北京邮电大学专场。

看产业生态——

人才因产业而聚,是人口流动的基本规律。在广东,31个制造业大类门类齐全,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前景可期,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优势产品产量全国第一……“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产业版图的广度,关乎就业格局的高度。厚实的产业“家底”,为全省稳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看经营主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经营主体稳,就业才能稳;经营主体壮大,就业方可“壮大”。截至2024年底,广东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904.88万户,较2023年末净增近百万户,数量稳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全省平均每天新登记经营主体近3000家。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来,新岗位新机遇不断“冒”出来,折射着广东经济的蓬勃活力,更成为吸纳就业的超级“蓄水池”。

看创新氛围——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东是科技创新大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人工智能领域算力规模、企业规模等均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国近半数工业机器人“广东造”,孕育了华为、大疆等一批世界级科技企业,拥有全国最多的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意盎然,“质”感满满。科技创新的“变量”正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为各路人才大显身手打开机遇之门。

校园专场招聘活动现场,机器人醒目又“吸睛”。

再将镜头对准广州——

“这个地方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很发达,千行百业都有……希望大家首选广州,总有一个行当能够适合你、成就你。”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向大家发出邀约。

广州是全球知名的“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在这里,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未来产业拔节向上;36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穗投资,562家总部企业扎根广州,独角兽企业、猎豹企业数量分居全球第9、第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八,集聚全省70%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024年,广州城镇新增就业34.33万人、排名全省第一,正是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透过“百万英才汇南粤”不难发现,广东岗位供给充足、用人需求旺盛、就业空间宽广。今时今日的广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

(三)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

服务全国就业大局,要胸怀“国之大者”,更要体现在一个个具体而微小的细节里。

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如专家所言,其实质是将资金、资源转化为人的发展机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这既包括直接的民生支出,也涵盖打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持续激发人的活力与潜能。就业是民生之本。全力打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正是“百万英才汇南粤”的题中之义,是广东、广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的务实之举。

在“暖”上下功夫。

温度,是外在体感,也是内在体验。有温度的服务,往往更能直抵人心。

25年前,陈海佳只身来到广东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开启追梦旅程。创业路上,他得到了科研经费、平台建设、人才引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如今,他创立的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干细胞领域的领先企业。陈海佳总结:“广州不仅提供‘真金白银’,更将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深度绑定,让人才主动融入湾区协同网络。”

广州城区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为了让求职者“无忧闯湾区”,广东施展“十八般武艺”、不断上新服务,努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广州加大创业贷款及贴息、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以“四高”“四无忧”人才政策为核心,让来穗就业创业人才“高”枕无忧。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广东、广州正全力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用心用情细化就业服务保障,以优质服务搭建鹏程万里的起点、“诗与远方”的港湾。

在“优”上求突破。

人才政策是吸引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针对创业人才和科研人才,广东最高提供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升至70%;新增AI、大数据等职称评审专业,技能人才可凭专利替代学历参评……广州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发放最高20万元的优秀创业项目资助,最高500万元的小微担保贷款等扶持资金;创新创业团队来广州,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项目经费的资助!

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稳就业十六条”、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17条举措助力民营经济,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等各项涉企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扩岗……一大波利好政策,让每个人在广东、广州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在“准”上挖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线下,大型国企领衔亮相、头部民企闪耀登场、高校科研院所广纳贤才,一场场高规格活动人气爆棚。线上,打开“粤就业”小程序,登录“广东公共求职招聘服务平台”,超30万个优质岗位发来诚挚邀约。再看“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锚定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需求,聚焦生物医药、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等各区首位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对口各大重点高校、特色院系和优势专业,有助于岗位资源和求职者实现“无缝对接”。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坚持把“人”作为最宝贵的资源,量身定制支持政策、靶向提供就业服务,必能强化供需对接,助力人岗相适,更好托举群众“稳稳的幸福”。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百万英才汇南粤”,向五湖四海的贤才敞开怀抱,回应民生关切,服务“国之大者”,展现大省担当。人尽其才,百事俱举。广东、广州这片希望的田野、发展的热土,必将迎来一幅才智涌流、万马奔腾的崭新图景!

勇挑重担

大要有大的样子,强要有强的水平。作为人口大省、就业大省、用工大省,广东理应在稳就业上勇挑重担、肩扛重责,发挥更大作用。

广阔天地

过往经验证明,一个区域的人才容量,取决于“发展容器”的大小;哪里有广阔天地、哪里能大显身手,人才就会往哪里集聚。

万马奔腾

“百万英才汇南粤”,向五湖四海的贤才敞开怀抱,回应民生关切,服务“国之大者”,展现大省担当。人尽其才,百事俱举。广东、广州这片希望的田野、发展的热土,必将迎来一幅才智涌流、万马奔腾的崭新图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振彬、庹亚男、付迎红、何颖思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廖雪明、高鹤涛、王燕、苏俊杰 通讯员 番宣 荔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相关文章

担责于身 投资于人 ——从“百万英才汇南粤”看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
2025-04-22 07:16:00
广东水利2.3万人进入防汛备战状态
2025-04-21 19:54:00
广东将迎今年汛期首场暴雨!还将有冷空气南下带来频繁雷雨
2025-04-21 15:22:00
@三水街坊,5月起电价标准进入“夏季模式”,这样合理用电更省钱
2025-04-21 15:14:00
2025年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
2025-04-21 1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