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服务让家更安,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打造便民新标杆

老人出行不便,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两位同志上门服务,快速完成了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
在新小区交房现场,业主在领到新房钥匙的同时拿到了不动产证,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黄渤海新区这片生机勃发的热土,承载着无数家庭安居乐业的梦想。作为服务群众、护航民生的重要窗口,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以创新破难题、以服务暖民心,让“办证难”成为过去式,让“高效便捷”成为新常态。
便民举措再升级 服务零距离
“我从外地赶过来,中午才到这里,本来以为人家要下班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昨天,一位市民在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煦风绿色通道”办理好业务后,连连点赞。
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结合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认真查摆不动产登记业务中的短板弱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梳理、流程优化,提高登记效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时刻能感受到办事的速度与温度:
这里一窗通办,省时省心。中心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模式,整合税务、住建、银行等部门资源,群众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登记、缴税、抵押等全流程业务。办理时限全部实现即时办结,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这里智慧赋能,指尖触达。中心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推动行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大力推广“不动产+开发”平台、“不动产+金融“平台、个人商品房转移登记“掌上办”平台、律师“云查询”平台、“不动产+法院”平台等网办平台应用。优化“一链办理”流程,扩大“一链办理”范围,持续推进“交房即办证”“四证齐发”覆盖面,协助推进“用海一件事”尽快落地;积极推行“跨域通办”,异地群众无需奔波,通过线上平台即可办理抵押注销、信息查询等高频业务。

这里特事特办,暖心守护。中心开设了“煦风绿色通道”,为老弱病残孕、现役军人、企业紧急需求等群体提供便利、快捷的优先服务,打造有温度的“煦风”不动产登记服务品牌;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众,不动产登记中心还提供上门服务,将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联合房企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收房当天领证”,近年来已惠及群众6861户,从源头上化解了办证难题。
创新突破解民忧 改革见实效
步入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企业窗口格外醒目。几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都有专人对接,提供事前咨询、事中速办、事后回访的全程跟踪服务。
工作人员介绍,不动产登记中心设置了企业专窗,通过专人对接、不叫号和免预约、即来即办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专属服务。根据企业需求,还可以提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服务,做到提前介入、全程指导、精准服务。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软实力。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围绕服务企业下功夫,一系列暖心举措让企业更好发展。推行小微企业免收登记费政策,开通企业专窗,提供“容缺受理”“帮办代办”服务,助力企业融资提速,设立“企业帮办代办专员”,为企业提供“点对点”式精准服务。2024年,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完成了裕龙岛项目配套管线、烟台卫生健康职业学校等重点项目涉及的不动产证办理工作。
此外,针对难点问题创新探索,解决了百姓关心的老大难问题。针对老旧小区“办证难”问题,中心主动对接街道、社区,梳理权属纠纷,简化审批流程,累计为2000余户家庭破解了历史遗留办证困局,让“红本本”温暖民心。
群众口碑见真章 服务有温度
在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一面面锦旗映照初心,一封封表扬信情真意切。
“我来过几次,这里环境好,服务态度好,更重要的是办事效率高。”采访中,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告诉记者。
“我们始终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用心用情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曹庆伟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精心打造“经心办·惠民登”党建服务品牌,为新区成长增添活力,为百姓生活增添温暖。

今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施行迎来10周年。10年,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10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缩影,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站在新起点,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区块链+不动产登记”“无感智办”等新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这片热土更加蓬勃。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张立芹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