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田轩:“练内功”“走出去”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法宝
近期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以及随后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备受关注。“对于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国坚决反制,守住了底线,赢得了第一步”,5月17日,在2025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如是评价。围绕如何引外资、走出去、扩内需等关键议题,田轩剖析了经济破局的挑战与机遇。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
谈外资:
引入国外投资机构支持科技创新
“外商投资力度不会因为关税措施调整而有所降低,”田轩表示,资本永远流向能带来最高回报的地方,中国在吸引外资上有着独特的竞争力。目前国内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同时兼具稳定的政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人力资本等优势。他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估值处于低位,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选择。
他建议,国内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有序开放,引入更多的国外机构投资者,更有利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外资投资机构的进入不仅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分散投资风险,同时还能帮助企业优化治理结构。”他认为,外资已经在制造业“大显身手”,下一步服务业对外开放需要再提速,包括金融领域等。
谈出海:
走出去是应对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法宝
“虽然中美开启了贸易谈判,但未来自由贸易化态势仍面临严峻挑战,地缘政治、贸易壁垒、贸易冲突等风险问题或将常态化,”面对关税加征对外贸中小企业的冲击,田轩提出“短期纾困”“长期转型”相结合的建议。
短期来看,税收减免、贷款展期、政府补贴等举措是具有必要性的,可以帮助企业克服资金问题,“从长期来看,企业能否幸存,本质上需要靠企业自身的内生动力,这才是面对‘疾风骤雨’最大的本钱。”在他看来,对内,企业需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对外,开拓多元化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走出去是企业应对外部一切不确定性的最重要法宝。”
谈内需:
从消费能力、意愿和场景三大维度着力
为激活内需市场,田轩建议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场景三大维度协同推进。
具体来看,保障消费能力,“稳就业”需被置于首要位置。他认为,就业承压形势不容小觑,实现新增1200万就业岗位的目标面临较大压力,尤其要关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意味着稳定收入,同时还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提升消费意愿,需要解决高储蓄困境背后的民生问题。他建议,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加大托育、普惠医疗、普惠养老等投入力度,以此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
创新消费场景,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顺应生存型消费向需求型消费的发展趋势,提供更多个性化消费服务。此外,以旧换新、“两新”消费(新场景、新服务)等政策要持续加力扩围,预计可带动万亿级消费增量。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谢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