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一种生命张力,叫“讨坏型人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9:21:00    

近几年流行的一种超爽人设——讨坏型人格。讨坏型人格形容不好惹、有攻击性,是讨好型人格的反义词。


讨坏型人格者的口头禅是:不想、不需要、不喜欢。他们拒绝不想要的东西时,轻松得像下班回家一样简单。


网络流传的讨坏型人格表情包


每个无法拒绝别人的讨好者,都可能梦想过这种如“爽文主角”般的人生。人人都有攻击性,但人人也都有需要讨好的时刻。身处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性格有棱角的人,反倒散发出一种主体感和性魅力。这是因为他们活得真实、健康、有力量。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性是一种死本能。因为人们在潜意识里渴望死亡,有一种想要回到无机状态的愿望。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向外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向内自我攻击,出现心理问题。


压抑的代价


被人欺负却无法反击,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


· 你在内心深处认为,有攻击性是不好的。


· 你过度承担一种维持良好关系的责任,并认为攻击一定会导致关系死亡。因为在你的经验中,家庭成员或同辈之间的冲突必定会导致关系破裂。


· 你拥有一种全能控制的幻想,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迎合他人的喜好来控制自己的人际关系处境。


· 你害怕被对方报复,或害怕被抛弃。


· 你无法识别、感受自己的情绪,只是产生不舒服的麻木感觉。


· 你压抑了对他人的不满,转而自我攻击,甚至认为对方的不当举动是有道理的。


· 你产生了习得性无助。长期的情绪压抑导致个人在心理层面感到疲惫,它阻碍了改变的能力。


压抑是有代价的。


研究发现,当那些习惯抑制情绪的人遇到压力事件时,他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主观报告焦虑感低),但在生理唤醒水平上却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平静(心跳剧烈、血压升高)。并且,情绪抑制也会导致积极情绪的体验减少,社会功能受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攻击性,是一种内在生命力


古往今来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将“攻击性”视作一种生命力。


温尼科特认为,婴童的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攻击性是一种潜能,也是情绪发展的核心。可靠、有益的环境,能使孩子发展出健康表达攻击性的能力。反之,孩子可能会变得过度顺从,或发展出反社会的破坏性攻击。


在《固定情境中的婴儿观察》中,温尼科特曾观察了 5 至 13 个月大的婴儿面对一把锅铲时的行为。他发现,如果孩子的贪婪(和食欲)受到抑制,他可能会避免拿起锅铲,或者粘着母亲(向母亲提问)。而那些与母亲关系良好、被赋予了表达贪婪(食欲)的自由的婴儿,则能够玩弄锅铲或创造性地使用锅铲。


温尼科特认为,贪婪与攻击性类似,是一种原始的爱欲,也是我们通常害怕承认的东西。


在一个足够好的环境里,孩子被养育者抱在怀中,这种攻击被允许发生,且养育者能够存活,不崩溃、不破碎、不报复。这使孩子能够探索周遭环境,并发展他对真实事物的感知。


换句话说,生命早期的破坏是一种成就。爱和攻击并不对立,而是同一种驱力的不同方面。在健康情境中,孩子能通过一定程度的攻击发现自己的局限,意识到客体完全是他者,并欣喜地体验到客体的存续及其所蕴含的“永恒的爱”,进而探索外部客体、乐在其中。如果没有这种成就(客体存续的体验),孩子就无法发展出关怀的能力。


一个习惯于压抑攻击性的孩子,也很难活出生命力。因为他们过度顺从,或发展出了虚假的人格面具。他们的创造性生活能力受到抑制,真实自我的样貌不被发现。


Ogden曾指出,一个抑制型的人可能经历着“未曾被经验”的人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多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被剥夺了充分感受自己的权利。


如何建设性释放攻击?


培养向外释放攻击性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一定需要学习“攻击性表达”。


攻击性有三种类型:被动攻击、反社会型攻击、建设性攻击


· 被动攻击:你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攻击性(比如忽视、拖延、顾左右而言他),别人不太清楚你的立场和感受


· 反社会型攻击:嘲讽、贬损、报复他人,向他人爆发式宣泄愤怒,别人的权利受到侵犯


· 建设性攻击:公开、诚实、直截了当地进行自我表达,别人清晰地知道你的立场和感受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等于攻击他人。


在建设性攻击中,我们觉察、体会、肯定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不畏惧与之相连。直接、明确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恨意、愤怒、恐惧和脆弱,是一种自信的攻击,意味着我们能以适当的、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攻击性,同时不必贬低他人,也不陷入慢性的自恋暴怒之中。比如:你这样说话我很不舒服;这样的工作流程会让我的时间难以安排;我觉得刚刚的玩笑非常冒犯。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我们需要无数次练习的,正是这种不含敌意的坚决。也许关系会破裂,也许不会。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从未有过表达攻击性的体验,可以先尝试在安全的环境(比如心理咨询)中一步步修复这种能力。


精神分析学者 Guntrip 曾记录了他接受温尼科特分析时的经历。Guntrip 在分析接近尾声时曾大声咒骂对方,但温尼科特说了一句不同寻常的话:


这就像你在我的帮助下生下一个孩子。你对我说了半个小时的话,内容丰富。我感到很吃力。你得知道,我能忍受你对我厉声斥责,但我没有被摧毁。我必须忍受你分娩时的创造性,而不是破坏性。因为你创造出了内容丰富的东西。


如果一份重要的恨意能被安全地表达出来,关系中的情感联结就会更深、更亲密,攻击性就会因此得到转化。


对温尼科特而言,攻击性等同于爱。接受自己的攻击性,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充满热情地生活。创造力和攻击性共同发挥着深远而重要的作用。在儿童身上,它们推动发展和成长。在成人身上,它们使有意义和真实的生活成为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一点讨坏型人格,不是故意练习如何变坏,而是敢于变得真实。


歪嘴全麦面包邪恶一笑,今天我也很不好惹哦☝️


来源:科普中国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第一次的感觉,火箭队杰伦·格林坦言初尝季后赛滋味
2025-04-25 10:46:00
有一种生命张力,叫“讨坏型人格”
2025-04-25 09:21:00
邹市明冉莹颖为儿子打生长激素后,儿子称想长到180cm,营养专家:挺难的
2025-04-24 11:04:00
“我只有5块钱!”监控拍下他的“逃跑”背影,让全网破防!
2025-04-24 10:30:00
“多处撕裂,骨头已露出!”医生举报3岁男童疑遭生父虐待,警方介入
2025-04-23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