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病房走廊里的“骗子”有个住过900人的“爱心小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9:33:00    

近日,一位网友拍摄的视频在平台上迅速传播:在武汉儿童医院的病房走廊里,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位男子,他主动上前与患儿家属搭话:“我们那儿能免费住,还能免费做饭,您不妨去看看……”然而,他这番话却让人心生疑虑,多数人选择不予理会。

这位被不少人误解为“骗子”的男士究竟是谁?他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4月28日,长江云新闻记者来到一处名叫“爱心小家”的地方,见到了这位常在医院病房走廊穿梭的男子——他叫邹军。当时正值中午12点,他正忙着张罗一屋子小朋友吃饭,还不忘见缝插针地和记者聊上几句:“病友们相互交流后,自然就知道我不是在骗人,到时候就会来我们这儿吃饭了。”

两室一厅的“小家” 住过900人

邹军向长江云新闻记者介绍,“爱心小家”在武汉现在一共有3家,其他两家分别在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附近。“爱心小家”由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帮助建立,为求医的异地大病患者提供免费住宿和厨房。邹军管理的这个“爱心小家”,位于一栋公寓楼内,离武汉儿童医院步行仅需3分钟。

“小家”两室一厅,房间不大,客厅里除了孩子的小桌子、小板凳,还堆满了爱心人士刚刚捐赠的米面油、牛奶等生活物资。厨房里,几位妈妈正在忙活,一边炒菜一边向我们介绍:黄瓜是我家买的,鸡腿是他家带来的,这个菜是给孩子吃的少油少盐,那个菜是大人吃的放了辣椒……

菜是大家买的,饭是一起做的,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功夫,十几个菜就摆上了茶几。八九个小朋友坐在一桌儿,还没吃几口,就不断有人进门,一边热情地喊着“邹老师”,一边自然地端起饭碗,加入到餐桌旁。小小的客厅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每天到底有多少人来吃饭?对于这个问题,邹军笑着说,“这实在统计不了,有时候人少,多的时候二三十个,反正一到饭点,大家就都来了。”

“小家”的厨房每天忙碌,两间卧室也不曾空闲。邹军向长江云新闻记者介绍,长期在医院治疗的患儿家庭,大多会自己租房。不过,总有从外地刚来的病人,一时找不到地方住,“小家”就能提供一个温暖的床铺。三年来,这个“小家”已经接待了500多个家庭,900多人,除了找不到落脚点的新病人,还有来复诊只住一两天的“老病人”。病友之间也因为小家而互相熟识,遇到床不够住的情况,也会相互谦让,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病友。大家都把“爱心小家”当成了在医院边的“家”。

“我自己带着钱给孩子看病 是不会舍得住宾馆的”

“我自己的孩子在2018年确诊白血病,当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邹军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白血病患儿往往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也较高。他经常见到的情况是,一个孩子生病,一家三代都受到影响。“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带着10万块钱给孩子看病,我肯定是不舍得花200块去住个宾馆,我们求医路上,睡过医院走廊,也睡过马路边。”

幸运的是,邹军的孩子经过几年的治疗,现在已经痊愈。在给自己孩子治病的过程中,邹军接触到了很多爱心机构,也产生了要帮助更多人的想法。从2022年4月份开始,这家“爱心小家”在爱心企业和机构的帮助下成立。邹军成了“小家”的“家长”,住在“家”里,也负责“小家”的日常运营管理,成为了患儿和家属们最喜欢的“邹老师”。

为了让“爱心小家”成为患儿和家属们更有归属感的“家”,邹军付出了很多努力。“小家”的两间卧室大床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患儿家庭住。而邹军本人,在不足两米宽的阳台上,支起一张仅有90cm的小行军床,常年蜗居在角落里。

“我们不是病友 是战友”

“这么多米,够我们吃好一阵了。还有这些,是厚棉袄,现在天热了暂时用不上。”邹军向记者展示小家里堆得满满的物资,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给“爱心小家”的捐赠。邹军说,自从“爱心小家”成立以来,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都纷纷伸出援手,几个“小家”之间也会互送物资。不过,邹军不仅仅满足于让小家“有饭吃”,他还有更大的“贪心”:想让小家更像一个“家”。

“很多小朋友因为生病,只能在医院,或者在出租房,没有太多和社会交流的机会,在武汉是举目无亲的状态。”邹军说,“我们把孩子召集到小家来,不仅仅是让他们免费吃住,而是希望他们有交流,有链接,让孩子能找到自己的玩伴。”

“爱心小家”不仅提供住宿,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每逢节假日,小家还会组织活动,邀请病患家庭一起包饺子、聚餐。在这里,病患家庭可以相互倾诉、相互鼓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病患家属主动承担起做饭、打扫卫生等工作,为大家服务。孩子们也能找到玩伴,不再孤单。

“我们不叫病友,我们叫战友。”邹军动情地说。

当邹军将碗筷收拾进厨房时,孩子们已经在客厅嬉笑着玩起了气球。几位妈妈靠在床上休息,交流着各自孩子们的治疗进度。在这个热闹的“小家”里,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温暖和力量,爱与希望从未缺席。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晓萌 朱宇航)

相关文章

这是一个土木工程专业小哥跑去送快递最终成为全国劳模的故事
2025-05-01 20:53:00
病房走廊里的“骗子”有个住过900人的“爱心小家”
2025-05-01 09:33:00
陈丽君,厉害了!
2025-05-01 08:33:00
平顶山卫东区:“窑”火“芯”生 | 这一站
2025-04-29 20:00:00
公公不满一胎孙子随母姓当众打儿媳,律师:爷爷奶奶无权干涉孙辈姓氏
2025-04-29 1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