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企业”到退市边缘,短短两个月江苏吴中经历了什么?
“公司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这是4月17日,江苏吴中发布公告中的第一句话。短短两个月时间,这家曾被市场热捧的明星企业,因信披违规、刑事追责等问题将自己“折腾”到了退市边缘,市值蒸发超三成。
童颜针拉动增长,难以掩盖主业颓势
江苏吴中被市场大范围关注,要从“童颜针”说起。
2021年,江苏吴中斥资1.66亿元拿下韩国“童颜针”艾塑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销售代理权,高调押注医美赛道,令外界惊讶。童颜针,效果同其名,可以使脸部保持紧致、年轻。当时,这款产品甚至尚未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上市注册申请。
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投资者提出了各种问题,包括对消费渗透率的担忧、童颜针的上市时间以及与已上市产品的区别等。
直到2024年4月,“童颜针”正式上线销售。到2024年9月底,“童颜针”已为江苏吴中贡献了1.99亿元收入、1.63亿元毛利。有机构预测,截至2024年底,“童颜针”的销售收入预计3.5亿元。江苏吴中表示,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5500万元至8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公司被誉为跨界转型的典范。
然而,医美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公司医药主业表现不佳。2018年、2020年、2022年、2023年,江苏吴中都出现了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亿元、-5.06亿元、-0.76亿元、-0.72亿元。在2023年的年报中,江苏吴中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部分医药产品因退出医保、全国集采和厂房搬迁停产等原因造成医药工业产品收入和毛利有所下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增加股权激励费用;公司医美业务2023年度尚处于研发和注册阶段而尚未实现盈利。
信披违规立案+刑事追责,卷入退市“风暴”
2025年2月26日晚间,当投资者们翘首以盼“童颜针”提振财报之际,公司发布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的公告。根据监管规定,若后续被认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江苏吴中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事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讨论。投资者在贴吧等平台上表达了强烈的负面情绪,江苏吴中股价开盘即跌停。
公司过往的不合规问题也被一一挖出。2020年6月,因公司对外发布信息不完整、风险提示不充分,公司及时任董秘被上交所予以监管关注。2020年12月,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因生产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的行为系涉嫌生产劣质药,被江苏省药监局责令改正并合计罚没974.02万元。2021年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响水恒利达科技化工有限公司经响水县人民检察院查明,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触犯单位行贿罪。
随后,江苏吴中及其高管通过公告、媒体报道、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等渠道回应投资者关切,表示公司经营正常。在连续三天跌停后,公司股价暂停大幅下挫的势头。
2025年3月8日,第二声“惊雷”炸响——江苏吴中全资子公司收到起诉书,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进出口有限公司及时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杨锋在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协助林锡钦等人实施骗取出口退税,共取得出口退税额共计2.42亿元,通过收取平台服务费形式非法获利1600万余元。现衡东检察院以骗取出口退税罪(从犯)追究吴中进出口及杨锋刑事责任。
江苏吴中表示,本次诉讼尚未开庭审理,最终判决及后续执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在诉讼审结之前,尚不能确定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
2个月市值跌去三成,或引发投资者追责
不到2个月时间,两则公告让江苏吴中的市值跌去了三成。自2月26日收盘,到4月17日发稿时,江苏吴中的股价从8.96元/股,跌至5.83元/股,股价跌幅约34%。其中,4月8日,收盘价仅4.57元/股。
公司的风险公告也不断升级。自3月6日起,江苏吴中每周披露1次风险性提示公告,说明立案调查进展情况。公告的信息包括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均正常开展;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尚在进行中,公司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等。
3月8日,提示公告在开头标注“重要内容提示”,每周的第一条均是“立案调查风险”。但是4月3日以来,提示公告的第一条变更为“公司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让市场的神经再度紧张。
目前,多家律师事务所已启动关于江苏吴中的索赔征集,表示凡是在上市后到2025年2月26日之间买入过,并在2025年2月26日收盘时持有江苏吴中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均可参与诉讼。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