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关创新推出批次检验新模式 助力企业抢占海外市场
鲜果出海,时效决定成败。
在栖霞德丰食品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内,一箱箱新鲜苹果被有序地码放着,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清点工作。这批货物的目的地是东南亚市场,苹果“鲜”度至关重要。而曾经横亘在企业面前的,是接近三天的通关“长跑”。
对公司经理杜永斌而言,“宝贵的‘鲜’度在等待中流逝,订单风险与日俱增。”杜永斌的焦虑,也道出了所有鲜果出口企业的心声。

作为当地水果出口龙头企业,栖霞德丰常年向东南亚等地出口保鲜苹果。然而,公司过去的出口之路并不顺畅。一旦出口申报被抽中查验送检,需经历复杂的检验检疫流程:海关现场查验病虫害、取样送检农残和重金属,合格后才能放行。
“三天,对于一家鲜果出口企业意味着什么?” 杜永斌的回忆充满紧迫感:“不仅要多支付仓储成本,更致命的是,极有可能因延迟交货而丢失订单。”一次经历让他至今难忘:一批发往东南亚的苹果,因等待时间过长错过了预订的船期,公司也因此险些失去一个极其重要的客户。
对于鲜果出口企业来说,通关时效无疑是一场与新鲜度的“赛跑”。
转机,出现在烟台海关“关企面对面”活动现场。企业“缩短水果检测周期”的迫切呼声,被烟台海关列为重点督办事项,并积极向海关总署、青岛海关反映相关问题。
“生鲜经不起等待,通关延迟对企业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损失。”烟台海关驻芝罘办事处稽查一科副科长张成敏带领专家组成对接小组,与德丰食品建立“一对一”沟通机制,定期走访、线上答疑、现场指导。小组团队成员深入包装车间,摸清从采摘、保鲜到包装的全流程,详细记录检验检疫环节的每一个堵点,同时宣讲国际标准,帮企业筑牢质量根基。这种“靠前服务、精准对接”的举措,为后续破局埋下了关键伏笔。
在青岛海关的指导推动下,烟台海关积极争取将出口新鲜水果纳入海关总署出口农食产品“批次检验(检疫)”改革试点。
新模式的核心,就是“快”!
通过锁定诚信度高、质量管理完善的优质企业,对“批次查检单元”首批出口水果,实施100%现场检验检疫。首批合格后,该批次后续命中查验指令的产品,仅审核单证,免除现场检查。
通关成效也立显:从“至少三天”压缩至“当天放行”。1月13日当天,德丰食品的117吨苹果就乘船出口到国外。这也是全国海关首次以“批次检验(检疫)”模式出口新鲜水果。
对像德丰食品这样的鲜果出口民企来讲,这不啻为一场及时雨。
“现在当天就能通关,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赶不上船期了。”杜永斌的感慨中透着如释重负和前所未有的底气,“海关的创新举措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提升,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腰杆更硬,拓展海外市场的信心爆棚!”杜永斌表示,凭借抢回的“鲜”度,德丰的苹果正以最佳状态征服更多的海外客户。
如今,这项创新模式正为“中国鲜甜”出海全速赋能。
为确保新模式既快又稳,海关围绕试点管理、批次管控、流程优化三大环节精准发力:
第一步精准筛选试点。科学选定试点产品及出口目的地,由试点海关评估推荐,经总署审定后动态优化;优先纳入高级认证企业,严格要求企业信用良好、管理体系完备,近2年无不良记录。
第二步科学划分单元。遵循“风险可控”原则,将“同一企业使用同批原料、以相同工艺生产包装、出口至同一地区的特定量产品”明确为“批次查检单元”,实现“检验批”与“报关批”科学分离,提升监管精准度。
第三步优化检验流程。企业首次申报时,通过“单一窗口”便捷提交申请。首单实施100%现场检验,合格后签发电子底账,后续可凭底账分单核销快速通关;海关同步强化全流程监管,对违规企业及时暂停试点资格,既严守质量底线,又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从最初的出口受阻,到如今的高效通关,德丰食品有限公司的经历是从“望鲜兴叹”到“鲜达四海”的完美跨越,也是烟台海关“一企一策”精准助力企业发展的缩影。
【关键数据印证实效】
今年1-7月,烟台海关通过新模式极速验放鲜苹果3514吨,货值496万美元。数字背后,是企业抢回的市场机遇与真金白银的效益。
【企业有话说】
栖霞德丰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杜永斌:
“过去等待的三天,真是提心吊胆的三天。现在当天通关出海,‘批次检验’新模式,解决的是企业的生死时速,提升的是我们闯荡国际的核心竞争力!”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 通讯员 王晓涵 孙旭辉 摄影报道